屏大USR帶領師培生從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經驗,看見教師的使命
屏東大學「大學社會責任」(USR)「學校作為地方創生引動點」計畫團隊,於109年6月20日學期結束後,與屏東縣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辦理「屏東民族實驗學校教育參訪」,走訪校園讓師培生體驗殺豬課程與咖啡課程,感受學校與部落緊繫在一起的課程發展。本計畫認為學校是社區重要的基地,也是凝聚社區力量的據點,教師的角色若能延伸至校外,社區的文化與能量將會與學校的專業及課程融合,學校將能夠帶領社區成長。

屏東大學計畫團隊負責人劉育忠指出,屏東大學擁有多年師資培育的優良傳統,為因應實驗教育與偏鄉教育的師資需求,培養擁有地方創生x偏鄉教育x實驗教育的新老師迫不容緩。因此規劃參訪「屏東縣地磨兒民族實驗小學」,從屏東縣現有的優良民族實驗教育經驗學習,認識該校發展與社區文化之獨特關係,藉此重構師培生對學校與社區關係的想像,開闊師培生對於教師及學校功能的認知。

地磨兒實驗小學陳慶林主任表示,學校即部落,部落即學校,地磨兒的目標是培養具備排灣族靈魂的孩子,還給孩子屬於他們的課程,教育要從社區中的人事時地物出發,沒有人能教你如何與社區連結,因為每所學校的課程發展都是不一樣的。

教育學系學生施怡如分享,地磨兒小學的課程發展,打破我對於學校的想像,教師將自己部落文化融入學校,透過教師共同討論與共備,發展屬於排灣族的課本,在課文中融入原民的知識、文化內涵與品德,給了孩子真正屬於自己的課程,也讓我重新反思教師的角色。
師培生對於學校的再想像,是目前教育至關重要的,當老師走出教室,與家長及社區攜手同行,學校將成為地方進步的引動點。